(网经社讯)5月13日,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联合中央社会工作部、中央网信办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、商务部等多部门,针对外卖行业存在的突出问题,对京东、美团、饿了么等头部平台企业展开集体约谈。此次约谈聚焦平台经济领域竞争失序、权益保障缺位等痛点,旨在推动行业回归合规发展轨道,切实维护消费者、商户及外卖骑手等多方合法权益。
据网经社数字生活台(DL.100EC.CN)获悉,监管部门指出,随着外卖市场渗透率持续提升,部分平台为争夺市场份额,涉嫌利用算法优势实施不正当竞争、压榨骑手劳动保障、忽视食品安全责任等问题,已对市场秩序和公共利益造成负面影响。此次约谈释放强烈信号:外卖行业野蛮生长时代终结,合规经营将成为平台生存发展的底线。
法律红线:三部法律构筑监管框架
约谈明确要求平台企业严格遵守《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》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《食品安全法》三部核心法律,构建全方位合规体系:
1.《电子商务法》:规范平台主体责任
法律明确电商平台需对入驻商家资质、交易行为、消费者权益保护承担连带责任。监管部门强调,平台不得通过“二选一”垄断条款限制商户自主经营权,需建立透明化的商户准入及退出机制,杜绝虚假宣传、刷单炒信等行为。
2.《反不正当竞争法》:遏制恶性竞争
针对部分平台通过巨额补贴、低价倾销挤压竞争对手的现象,监管部门重申禁止滥用市场支配地位。要求平台立即停止以排挤竞争为目的的掠夺性定价,同时规范算法推荐机制,避免利用数据优势实施“大数据杀熟”。
3.《食品安全法》:严守安全底线
外卖食品安全是民生关切。监管部门要求平台完善商户资质审核,建立“明厨亮灶”全程追溯系统,对问题商户实施“零容忍”下架处理,并强化配送环节温控管理,杜绝“黑作坊”入网。
平台责任:三方权益保障成焦点
约谈对平台提出“三重责任”要求,直指行业长期存在的结构性矛盾:
1. 消费者权益保护:从价格战到服务升级
监管部门批评部分平台过度依赖补贴战吸引用户,导致服务质量缩水。要求平台优化投诉处理机制,建立“先行赔付”制度,对食品安全问题、配送超时等纠纷提供快速解决方案。
2. 商户权益保障:打破“流量霸权”
针对平台抽成比例过高、流量分配不透明等问题,监管部门要求公开收费规则,禁止强制商户参与独家合作。同时,推动建立商户分级评价体系,让中小商家获得公平曝光机会。
3. 骑手劳动保障:算法需有“温度”
外卖骑手权益问题成为约谈核心议题。监管部门责令平台优化算法派单系统,避免以“系统最优”为名过度压榨骑手劳动时间。要求落实劳动合同签订、社会保险缴纳,并建立职业伤害保障计划,解决骑手“社保裸奔”困境。
行业痼疾:四大乱象亟待根治
约谈披露外卖行业四大突出问题,揭示监管升级的紧迫性:
1.不正当竞争加剧
部分平台通过资本优势实施“补贴战”,以低于成本价倾销商品,扰乱市场秩序。同时,利用算法屏蔽竞争对手链接,构成“二选一”变相垄断。
2.食品安全隐患
部分中小商户存在证照不全、后厨卫生不达标等问题,而平台审核流于形式。此外,配送容器消毒不规范、配送超时导致食品变质等投诉频发。
3.骑手权益保障缺位
超六成骑手未与平台签订劳动合同,社保覆盖率不足三成。算法派单系统强制骑手“接单-超时-扣款”恶性循环,导致交通事故率居高不下。
4.数据滥用风险
平台过度收集用户消费习惯、位置信息等数据,存在隐私泄露隐患。部分平台利用数据优势实施“价格歧视”,损害消费者知情权。
监管升级:从约谈到长效机制
此次约谈不仅是“警示”,更标志着外卖行业监管进入新阶段:
1.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
市场监管总局将联合网信办、人社部等部门,构建数据共享、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,打破部门壁垒,形成监管合力。
2.推动行业自律标准
指导中国烹饪协会等机构制定《外卖平台服务规范》,对配送时效、商户准入、骑手权益等核心指标设定量化标准。
3.强化技术监管手段
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外卖全流程追溯系统,实现“一菜一码”可追溯。同时,开发算法监管工具,对平台派单逻辑、价格歧视行为进行动态监测。
4.畅通消费者维权渠道
在12315平台增设外卖投诉专区,对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实行“首问负责制”,要求平台48小时内反馈处理结果。